哈工大全媒体(张又元/文 各单位/图)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确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长期以来,哈工大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主动担使命、作贡献,通过人才支援、师资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谱写出校地同心、共筑未来的发展新篇。
教育为基 为新疆发展搭建“快车道”
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从松花江畔到天山脚下,一大批哈工大学子奔赴新疆,在库车、尉犁、喀什等地投身支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他们的支教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号召,更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哈工大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库车队队长刘大千说。他和队员一起创建了“紫丁香科普团”,走进伊西哈拉镇、玉奇吾斯塘乡等6个乡镇街道开展“三下乡”“石榴籽育人小课堂”“我们爱科学”等一系列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让更多孩子听到哈工大的科普课。
刘大千在库车市牙哈镇托克乃村杏花节上为中小学生科普
2024年,库车队队员带领库车三中学子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奖,实现了库车三中在国家级科创类竞赛中零的突破。
“参加科创比赛的经历,让我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我对物理、数学等很多学科的兴趣……”库车三中初中部学生贺斌说。
短短一年多时间,库车三中不仅建立了哈工大—乐聚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开创了无人机、智能机器人、python编程等各具特色的社团,孩子们更是在各类科创比赛中绽放光彩。
库车队队员周宇航指导库车三中学子开展科创活动
库车三中的故事只是哈工大研支团在新疆播种梦想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共有61名学生奔赴新疆接力支教,从课程教学到兴趣培养,从学习辅导到心理关怀,从线下教学到云端助学……他们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在这里,我们深深体会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未来,我们会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西部边疆挥洒青春汗水、贡献力量。”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喀什队队长查欣雨说。
金秋时节,辅导员冯庆泉踏上了援疆之路,跨越千里来到位于南疆的塔里木大学,担任新生辅导员和2个班级的班主任。“当我知道有这样一个机会时,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成为学生们最坚实的依靠,“我会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种下更多梦想的种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更多教育智慧和力量。”冯庆泉说。
冯庆泉和新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拉练
在天山脚下,有跃动着的青春身影,也有一群默默付出的银发老人,从青丝到华发,他们共同书写着教育援疆的时代答卷。
“第一次从喀什支教回来后,我忘不了学生那充满渴望的目光,因此,我又申请去喀什继续‘银龄’教师的使命。”刘昭教授是航天学院的一名退休教师,70多岁的他两度踏上喀什支教之旅,到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支教,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
刘昭为学生授课
目前,学校已选派银龄教师11人次到新疆喀什大学,参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青年教师指导等工作,先后4人次获喀什大学“优秀银龄教师”表彰。
前不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与化学学院相关负责人赴和田现场论证、指导新疆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学科专业设置相关工作。作为新疆工业学院的对口支援单位,学校与兄弟高校共同支持新疆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工程学院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向新疆工业学院捐赠5000册图书。
科技为翼 为新疆发展注入“动力源”
疏水抗冰涂层、智能装备、自适应沥青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在新疆落地应用,哈工大用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为新疆发展注入“动力源”……
气象条件是影响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谭忆秋教授团队助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实现恶劣工况下光热仿生疏水抗冰。“我们克服了目前抗冰涂层耐久性与疏水性无法协同的难题,助力输电线缆极大提高输电效率、确保生产安全。未来我们会继续集智攻关、快马扬鞭,为祖国西部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团队成员贺宗晶副教授说。
贺宗晶在涂有光热疏水抗冰涂层的输电线缆表面做疏水测试
“团队面向新疆极端大温差环境的重大挑战,率先建立了新疆公路温差分区体系,揭示了大温差下路面材料性能退化机理,并创新提出适应大温差的高性能耐久低碳材料设计方法。”2024年,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曹丽萍教授研发的自适应沥青材料成功应用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8团公路、第九师白杨市-乌拉斯台公路等项目,为新疆绿色公路建养技术指南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对提升新疆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推动边疆地区交通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白杨市-乌拉斯台公路温度自适应沥青混凝土施工现场
聚焦新疆“十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学校以高技术、高效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油气勘探开发利用、建筑材料智能制造、园区及产业规划等领域,学校累计与新疆企业开展70余项科研合作,共同谋划跨区域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4年科研合作规模较2023年增长4倍以上。
哈工大学子用研制的沥青路面养护材料在新疆野云沟村进行道路养护
2024年,学校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参建“新疆大飞机气象创新中心”,切实提升新疆地区气象预测能力,保障国产民机在疆安全顺畅运营。
2025年,学校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共建技术转移分中心,紧密围绕乌鲁木齐市重点产业的实际需求,推动学校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为乌鲁木齐市的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疆大飞机气象创新中心成立大会
人才为脉 绘就新疆发展“同心圆”
“感谢学校的精准就业指导,让我能顺利地回到新疆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2022届毕业生、选调生萨日娜的心声。近5年来,135名哈工大毕业生扎根新疆、建功立业。
机电工程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苏巴提·买买提江曾跟随学校职涯实践团赴新疆开展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他看到祖国的西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有志青年贡献力量,于是毕业后他坚定选择回到家乡,加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为祖国的能源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心怀‘国之大者’,筑梦交通强国”实践团调研新疆北黄公路项目
“通过走访与座谈交流,我对祖国西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这个暑期,11名硕博研究生组成的政务实习团来到克拉玛依开展为期4周的政务实习。2024年,学校分别与克拉玛依市和喀什市签署了政务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两年来,先后有50余名学生到新疆开展政务实习,在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心中种下到西部建功立业的种子。
哈工大学子在克拉玛依开展政务实习
为激励学生到祖国西部建功立业,学校不仅积极拓宽实习实践渠道,还举办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场招聘宣介会,开展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才引进宣讲会,持续宣传新疆人才引进政策,多年来一批应届毕业生投身新疆建设。
学校还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科技厅、科学技术协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十师,阿勒泰地委组织部、统计局、卫健委,富蕴县发展改革委,青河县纪检委,福海县纪检委等提供培训服务,为新疆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撑,绘好新疆发展的“同心圆”。
近年来,学校分别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新疆资源、产业优势与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优势有效对接;今年学校进一步推动校地双方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
从课堂上的知识传递到科创领域的星火点燃,从实验室的成果孕育到产业一线的落地转化,哈工大与新疆的携手如同一条奔流的长河生生不息,孕育累累硕果。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正以教育为笔、科技为墨,在天山脚下续写着共荣共进的新篇章。